根据安徽合肥官方媒体的查证,“2023年起体育纳入高考”纯属谣言,这些自媒体属于偷换概念。首先,教育部没有通知,将体育科目纳入到高考里面,各省教育厅同样没有类似的通知。许多省份都是指将体育纳入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这和高考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学业水平考试只是影响到高中毕业证,和高考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更不会纳入到高考成绩里面。我国高考就九个科目,语数外是必考科目,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地理、历史等,学生再选择三个科目,其它艺术体育类科目,根本就没有成为高考的科目。
所谓的“2023年起体育纳入高考”,其实指的是体育将被纳入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并非高考。
“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这个说法的确是真的。2022年6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体育法,其中第二十九条明文规定,“国家将体育科目纳入初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新修订的体育2023年1月1日起施行,但各地何时将体育科目纳入初中、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还需要看各地的具体规定。
然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并非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即高考)。两者虽然有一定关联,但本质上是两码事。
两者的关联体现在,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在实行高考综合改革的省(区、市),学业水平考试会有3个科目计入高校招生录取总成绩,以等级呈现。但这3个科目,是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这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的,目前为止,并没有体育科目将被纳入这6个科目中的相关消息。所以,体育这个科目与高考成绩可以说是没有直接关系的,说“2023年起体育纳入高考”属博眼球的误导。
要说“体育纳入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对高考有什么影响,那就是,如果体育这科目不合格,就可能无法高中毕业,只能获得结业证书,要以同等学力身份报名参加高考。部分地区甚至规定合格性考试的结果是高中同等学力认证的重要依据。另外,体育的成绩可能会被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招生多元化录取的今天,会被作为参考。所以,体育这门科目的学业水平考试,还是尽量要合格。

高考体育属于文化课程中的一部分,在高考的总分中所占比重并不算很多。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实施办法》规定,高考总分为750分,其中文化课成绩总分为600分,其中体育成绩占的比重为不超过50分。也就是说,高考体育占总分的最高比例为6.67%。
高考体育考试一般分为两个部分:理论知识测试和实践操作测试。理论知识测试占20分,主要考察考生的体育基础知识、体育竞技规则、运动训练原理等方面的知识。实践操作测试占30分,主要考察考生的体育技能水平和体质素质。
在高考体育考试中,无论是理论知识测试还是实践操作测试,都需要考生具备基本的体育素质和技能。因此,在备考高考体育时,除了需要学好理论知识外,还需要注重锻炼身体、提高自己的体育技能水平。长期坚持锻炼身体,不仅有利于高考体育考试,还有助于保持身体健康,提升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在高考中,体育仅占少数分数,但是对考生们的身体素质和全面素养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考生们在备考高考中,不要忽视体育的重要性,要加强锻炼,提高自己的体育素质和技能水平,以应对高考体育考试的挑战。